產品策略選擇:用戶驅動還是數據驅動|EP34

「產品策略如何決定」是做產品最常遇到的難題之一,誰來決定產品要開發哪些項目?到底是用戶驅動比較好還是數據驅動?這篇想記錄我在不同產品團隊遇到的抉擇。

誰適合看這篇文章?
✔ 對產品經理、產品企劃、產品策略、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

一、為什麼要探討產品驅動模式?

加入產品團隊後,身為產品經理需要對產品提出自己的見解,例如:

  1. 想把產品定位在什麼族群(Target Audience)?
  2. 想著重開發產品的哪幾項大功能(Epic)?
  3. 想怎麼制定開發優先順序(Roadmap)?

但上述都會遇到一個問題:誰來決定產品的策略和方向?

  • 有些公司是產品經理提出一個開發規劃,接著與執行長提案確認 → 產品經理主導權較大,可以決定產品多數方向。
  • 有些是高層先決定產品方向,產品經理只要針對細部功能做規劃 → 產品經理主導權較小,僅決定產品執行細節。
  • 有些是有業務部、行銷部、高層提各種開發需求,產品經理進行彙整 → 產品經理主導權分散,多數需求要滿足跨部門

確認好產品經理的角色、公司文化後,接著則是探討驅動模式,需求主要怎麼產生的?

  • 有些公司有數據人員,時時根據用戶數據進行開發建議 → 數據驅動(Data-Driven)
  • 有些是業務部說了算,因為影響到客戶業績,因此某些大客戶提出的需求就會比較被看重 → 客戶驅動(Client-Driven)
  • 有些是公司高層說了算,因為有比較深厚的產業洞見,因此直接下決策 → 高層驅動(President-Driven)

二、不同驅動模式對產品的影響

上述三種驅動模式各有優缺點及適合的場景:

1. 數據驅動(Data-Driven)

數據驅動的優點是可以分成「用數據來判斷功能上線的成功指標」、「用數據來預測用戶方向」。

  • 判斷指標:以 SaaS 平台為例,可以驗證功能上線後,是否能提高營業額、客單價等數據指標。
  • 預測方向:以電商平台為例,可以透過使用者的消費行為,推薦他潛在會購買的商品,進而優化推薦系統。

當有其他人質疑功能開發順序或必要性時,產品經理也可以拿數據來說服其他利害關係人。

2. 客戶驅動(Client-Driven)

客戶驅動的優點是幾乎是客戶第一線提出的需求,優點是「可以快速了解用戶痛點及要解決的問題(Jobs-to-be-done)」、「了解競爭對手的優點」。

  • 實際場景:與用戶直接接觸的好處是可以掌握初步痛點,並知道他怎麼使用產品。
  • 了解競品:有時用戶會使用很多種相似產品,因此可以聽到他如何使用競品、以及他最常使用的功能。

但要留意的是,用戶說的痛點不一定是「Must have」,有時是少數使用場景或商業價值較低的許願,因此產品經理仍需要研究每一個需求究竟是「Nice to have or Must have」。

3. 高層驅動(President-Driven)

高層泛指 CXO 以上、投資人、外部顧問等,優點是可以「根據產業現況進行前瞻性分析」、「快速引導產品方向」。

  • 產業分析:有些高層對於產業看法非常有洞見,可以快速掌握產業發展方向,提前做好產品功能布局。
  • 引導方向:有些高層可以安撫對產品看法分歧的部門,讓大家堅定往同一個方向前進。

高層像是一艘船的船長,而產品經理像是航海士,因此產品經理需要做到「方向確認、風險排除」等事項,確認這艘船可以安全駛達,若無法過去則要想辦法避開。


三、產品策略最後的把關者

綜合上面提到的決策角色、驅動模式,不論需求來源是誰,產品經理仍要以 Product Owner 的角色做好把關:

  1. 開發方向是否符合產品價值觀(想要傳遞什麼理念給用戶)
  2. 產品功能是否能創造價值(解決用戶痛點、增進公司利益)
  3. 功能規劃是否做好成本控制(人力成本、技術成本、風險控管)

若有不符合的,產品經理需要主動向上提案、爭取產品往正確的方向開發(關於何謂「正確」,會用另外一篇來記錄)。


四、總結

這篇主要是我近期的學習心得,若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:

分享文章至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