參加不少實體社群活動時,我總會好奇別人生命中遇到什麼困難、怎麼克服、怎麼做重要決策、最後獲得了什麼。但最近我發現這一切的原因,是我喜歡聆聽別人的「英雄旅程」,那些痛苦的經驗、奮鬥的過程,從對方不斷分享的同時,能感受到對方生命旅途的厚度。
一、英雄旅程的 12 道環節
⠀⠀
《英雄旅程、英雄之旅(Hero’s journey)》是敘事學和比較神話學中的一種公式,描述了一個普通人如何踏上冒險、面對挑戰、經歷轉變,最終成長為更強大的自己的過程,後來被廣泛應用於文學和電影。
每個人的人生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個獨立的英雄之旅,幾乎都會面臨「呼喚,踏上未知的道路,遇到挫折和考驗,尋找盟友和導師,最終戰勝困難,帶著寶貴的經驗和智慧回歸」。
在之前參加社群活動時,聆聽他人分享自己的故事,其實也是見證他們的英雄之旅,對方分享克服困難的故事、每個重要決定,之所以能夠打動我,是因為我在對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,感受到所謂的「共情、同理」。
當聽到別人如何在逆境中奮起、如何在迷茫中找到方向,其實也會激發自己對人生的思考,可以反思對方遇到的事情,有可能自己也會遇到。
「每個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」
二、校園的英雄旅程
⠀⠀
校園生活雖然有時稚嫩,但我認為也不比職場簡單,沒有了金錢利益,若想要舉辦學生活動,更需要的是「身為一個同年齡層的學生,我要用什麼目標來說服你加入籌備團隊」。
當我舉辦越來越多場活動,也和不少總召、社長請教過,真的打從心底尊敬這些站出來第一線的人們,身為總召、社長、會長、甚至是各種社團幹部,這些角色無法滿足所有人,一定會在某些環節被討厭。
「只要有在好好努力,在某人的故事裡,可能也會變成壞人。」
在學生時代我一直在咀嚼上面這段話,在經營社團、舉辦活動的各種決策,幾乎都是多數決,因此終究會有少數人被犧牲,如同《英雄旅程》裡面的試煉、任務、危機,勢必需要想辦法克服,才能擔任好那個角色。
⠀⠀
回顧有一次參加大學生職涯交流活動,也開始思考,假設我是當年在底下廳的學生,會想聽什麼、會需要什麼、會對什麼感到迷惘、會在哪邊經歷挫折,一次次重新挖掘自我內心。
不論是大學時期的社團、讀書會、競賽、校友會、系學會,我一直很喜歡有「社群文化」的地方,透過社群能夠雙向成長,在交流過程中發現自身的優缺點,然後改進、成長、優化,成為更好的自己,成為自己旅途中的英雄。
社群就像是抽盲盒,每次參加都不知道會更新到什麼近況,但吸引我的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這樣。
可以從中聽到不同人各自分享他喜歡的事,那種熱血、澎湃、自信、閃閃發亮的眼神總是充滿感染力;也可以聽到工作、學校、生活、感情上的種種,似乎也體驗了一回。
後來忘記在哪裡看到這段話,發現很貼近校園的英雄旅程:
「情緒終究會隨著時間慢慢淡去,舉辦企劃的激昂澎湃、或是遭受挫敗的無奈沮喪。最後留下來的,是那些不被磨滅的經驗、努力、和一起奮鬥過的人,這些東西,當不斷地集結在身上時,就會化為一種厚度,一種稱為人生的厚度。」
三、職場的英雄旅程
⠀⠀
關於職場,前陣子參加了一場職場交流活動,大家產業職業都很分散,有藥局、科技廠軟硬體 PM、空間經營者、行銷、業務、顧問、工程師、設計師、選手教練、包租代管、專職投資人,幾乎各職業都能找到。
因此問問題成為我參加的超大考驗,因為事前會拿到一份對方的自介,為了讓交流可以順利進行、不要 5 分鐘被句點,我需要自動開啟極高的好奇心模式不斷拋問題,像是:
- 你為什麼想做 / 選 / 換這個職位
- 你怎麼想參加 / 怎麼看到活動 / 對活動的想像
也正因為產業跨很大,有時聊天會接不下去,通常是我對這個議題太陌生,陌生到不知道要從哪問起,但我後來發現用「要如何才能成為這個角色」的想法就比較能一直問下去。
可以開始探索「他做了哪些關鍵決策才有這些成就,衍生像是如何做決策、決策後如何修正、遇到哪些問題怎麼克服」,簡直像是在挖掘對方職場上的英雄旅程,這件事再次突破我的舒適圈。
還有一個主辦人分享的概念,我也很喜歡:「如果聊到一半,你發現對方超強,那你該讓其他人也認識他;如果你發現對方能分享的內容較少,那你值得去認識其他人」。
四、總結
⠀⠀
會想寫這篇是因為最近大量參與不少活動,像是老同學聚會、職場交流活動,認識了新朋友、也和舊朋友重逢,回想校園和職場遇到的各種角色,發現每個人都有自己的「英雄旅程」。
不論哪個產業、職業、身分,每個人都是努力在生活著,就算遇到各種奇奇怪怪的難關,正好塑造了那個人,也因此聽對方分享時,我都會不自覺思考「哇你撐過來了,換做是我可能不一定做得那麼好」。
最近參加完活動的最後,面對我眼前的這些「英雄們」,我都會試著說「希望下次聽到你的好消息」,感謝對方分享了他的英雄故事。
若對《思維增長》有興趣,可以再往前翻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