如何證明你會規畫產品?怎麼看待 AI 發展?如何驗證需求是否存在?這篇我想記錄近期面試電商產品經理的求職心得,分成求職背景、面談過程、面談收穫。
誰適合看這篇文章?
✔ 對產品經理、產品企劃、產品策略、產品規劃有興趣的朋友
一、求職背景
目前我的產品經驗是求職平台和募資平台,但近期對於職涯有一點迷惘,包含我究竟要深耕什麼產業、以及要累積哪方面的作品集,因此思考過程中也陸續投了幾份產品經理職缺,一部分是想確認自己到底夠不夠格去挑戰產品經理的職位、另一部分也是想確認自己比較適合的產業。
很幸運在幾天內聯繫到一位之前認識的學長,並透過內推方式和他本人(公司內的產品主管)進行 1hr 面談。
這 1 小時與其說是面談,我後來認為比較像是一次極其寶貴的職涯探詢機會,因為過程大約有 20-30 分鐘的提問時間,因此我大膽詢問了一些我自己的疑惑,像是公司的產品決策方式、產品規劃方式、利害關係人協調方式、如何定義產品成功指標等,以下我會用學習日記的方式來記錄這次面試心得。
二、面談過程
整體 1hr 的過程分成「自我介紹」、「面試官提問」、「求職者提問」三個環節。
因為我是直接和產品主管進行面談,我認為比較看重「產品技能」、「產業背景」、「人格特質」,分別是:
- 產品技能:透過過往經驗問出產品規劃方式、參與深度、以及對於技術端的熟練度,像是如何證明你能規劃產品?接到產品需求後如何執行?如何驗證需求是否存在?如何協調功能開發順序?(口述從需求驗證到需求規劃的流程)
- 產業背景:如何證明你擅長電商的某個 Domain Know-how?如何確保你未來能對 OO 功能提出洞見?如何證明你了解這個產業的使用者痛點?
- 人格特質:為什麼想做產品經理?為什麼離開前公司?為什麼轉職?為什麼要錄取你?做過最大的產品挑戰?
在提問環節印象最深刻的收穫有:
Q:如何選擇哪種客戶的功能要先開發?
A:有時候幫 1 個大客戶多做 1 個功能,公司賺得錢就能超過 20 個小客戶的 1 個功能,或是為了協助業務去搶下大客戶,需要排入這個大客戶的功能需求,因此有時候並不完全是產品路線圖的目標問題,而是這個功能本身所帶來的價值有多高。
Q:提出產品開發時,要如何定義成功?
A:每個功能的標準都不一樣,需要由產品經理本身來定義,並向上和產品總監提案,「定義自已的成功」也是產品經理的必要技能之一,因此不完全是上層來給一個指標。
Q:如何看待產品指標或使用指標?
A:以目前公司產品來說,比較多是根據市場需求、使用者痛點來進行解決,並不會很教科書般參照產品數據圖、北極星指標等方式一步步拆解,而是確認該需求是否能帶來價值,這個價值可能是營收、或是其他面向。
整場聽下來我收穫最大的是「實戰派」與「學院派」產品思維的不同,過往我在自學產品知識比較偏向用「學院派」的方式來學習,例如產品規劃時透過產品北極星指標、產品路線圖、產品策略、User Story 等一個個拆解。
但這次面談完發現「實戰派」確實也是一個產品思考脈絡,直接切入市場需求、用戶需求、營收取向、價值取向,一樣會做分析,但分析方向就不是一步步根據金字塔結構,而是針對一個個客戶痛點去進行突破。
三、面談收穫
「想要有伯樂挖掘,自己必須要成為一匹千里馬」是我這次的面談經驗,具體而言我認為我還需要加強:
- 產業知識:以電商來說可以分成「庫存、物流、金流、促扣、購物、瀏覽」等一連串的使用者行為,面試前必須專研好某幾個領域,確保自己對於電商領域是足夠了解,並能針對現況提出自己的洞見。
- 產品技能:準備好自己的作品集,這裡的作品不單純是「優化功能」,而是建議有「史詩功能」,像是明確改善使用者流程或創造價值的功能,若只是單純介面優化、微小體驗優化等 Redesign 的事項,則說服力相對薄弱。
- 邏輯論述:必須時時鍛鍊好自己的思考方式,像是為什麼做?為什麼不做?為什麼這樣做?怎麼看 AI 發展?並要能提出自己的洞見,
「學習圈裡沒有舒適,舒適圈裡沒有學習」,在原本稍微安逸的生活中,我在這場面談中發現內自己還需要加強的技能與思考方式,也突破我近期的盲點與撞牆期。
四、總結
這篇主要是我近期的面試心得,若對這系列有興趣也可以持續觀看: